1988年我从长沙市一中毕业,那时的我心高气傲,只填了一个志愿,是南开大学读七年的硕士班,并且写了不服从分配,全省那一届就我一个人不服从分配。但南开大学那个班比清华大学还难考些,我偏偏差一分。后来其他本科院校给我发通知,被我撕毁,教委就把我下放到大专。
就这样,我来到扫把塘的轻工业专科学校读书。读了三年,我玩了三年,这是我一辈子都难忘的青春岁月。
为什么叫扫把塘呢?因为这里原先是有个塘,形状像个扫把。不过后来被填平了,变成一个农贸市场。
扫把塘这个地方很有意思,既有长沙最市井的底层老百姓,也有像省建六公司、化工厅、轻工业厅这样的大单位。在那个年代,比较市井的长沙人,基本年纪轻轻就去混社会去了,因为他们冇读么子书,家里又冇背景,冇正式单位,只能在社会上打流。尤其是扫把塘跟著名的解放四村离得近,走路只要三四分钟,受那边影响,混社会的风气比较浓厚。偶尔可以在报纸上的案件报道里面看见他们的名字。
那些大单位的子弟,跟他们住得一起,互相之间没有利益冲突,所以能玩到一起去,经常在一起呷宵夜。不少单位子弟慢慢也不务正业开始跟他们一起打流。像我这样性格比较活跃的长沙本地学生,也喜欢跟他们混,像古惑仔一样,显得好威风。
这些年轻的流子,都是土生土长的长沙人,讲话什么的,都还保留着很多长沙市井特色,每个人都有个外号,甚至很多物品,都不直接喊名字,而是用黑话代之。比如打桌球,黑八不叫黑八,叫“蔑几喇”,因为长沙有个四个字的俗语叫“蔑几喇黑”。
扫把塘的年轻人,都很团结,而且用长沙话来讲,“顿得起兜”,就是胆子大的意思。那几年经常跟北边二马路一带的流子打架,搞得风起云涌的,好热闹。
有一次,外面有个名声哥一个人来扫把塘,带了把刀,用报纸包了,气势汹汹的。正当他找到人准备挥刀猛砍的时候,来了个熟人劝架,说莫搞哒莫搞哒,给咂面子。那个名声哥就走了。扫把塘的人后来很气愤,说妈妈的逼,我们扫把塘的威风差点被他一个人灭了,就准备家伙,想搞一架大的。结果第二天还是第三天传来消息,说那个人在南门口呷宵夜的时候好像是嫌旁边的人太吵,发生口角,被别个砍死哒。
扫把塘的流子们嘴上说可惜,其实心里还是蛮佩服这个鳖,扫把塘这么乱的地方都敢一个人来。
扫把塘美女多。一个个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的。
当时扫把塘的那些小流氓,每天带个年纪跟他差不多大的,甚至是比他还大一点的美女招摇过市。我那时候觉得很奇怪,美女何解都喜欢流氓,再就是,羡慕他们。
有个流子我很喜欢,因为他会讲很多歇后语或者顺口溜,大部分我都忘记了,只记得去舞厅驼腿用的一句叫“呷哒我的粒粒橙,你就莫想奔(第二声)”。么子意思咧?那时候的舞厅一般是一块钱一杯茶,喜欢拽味的就请妹子喝一杯粒粒橙,三块钱一杯,那么你如果喝了我请你的粒粒橙,你就莫想跑,今天晚上就要跟我去睡觉。
当然,话是这样讲,成不成功就不一定了。
那时候冇么子别的娱乐,所以我也经常到舞厅里去跳舞。舞厅里都是十八九岁的年轻妹子,她们喜欢穿柔姿纱的衬衣。
那种衬衣,在紫光灯的照射下,几乎是透明的,里面的胸罩看得清清楚楚。妹子如果对你有意思,手就会放在你腰间,然后你就可以越抱越紧越抱越紧……那么就意味着,跳完舞以后你们可以去吃宵夜,吃完宵夜还可以去开房。当然那时候开房比较贵,一般是看那个玩得好的屋里冇人,提前把钥匙要到手。
如果妹子对你冇意思,她就会把手放在你的肩膀上,就像一根长螺丝钉,固定了你们两个之间的距离。那你就要懂味。那时候又冇么子扩机和手机,要想再约她,只有第二天再来。
舞池里还经常发生打架斗殴事件。一般是乐曲声一响起,两只手甚至是更多的手同时伸到一个美女面前,不管她挑了那个,没被挑的那个就要搞事,“你妈妈的,看我不来是吧?”被挑的那个更理直气壮:“你么子意思啰?!要搞路是吧?”
在驼腿方面,我也不是省油的灯。我追到了学校里一个比较韵味的妹子。我们第一次约会是在贺龙体育场。我记得84年以前,那里边上小林子冲白沙井一带都是菜园子,体育场很像一个盆地结构,看台的上面,是一条环状土路。我经常那里散步,人不多,可以忧郁的看夕阳。那次我带她去,走着走着就去牵她的手,还亲了她。她当时责备我说:“你不是讲带我来是看夕阳的吗?!”
那是我永远难以忘怀的初恋。
没多久以后,那个喜欢讲顺口溜、经常在舞厅里打架的流子就被别人搞了。一天晚上,一部的士开进扫把塘,经过他身边的时候,突然从车上下来两个人,把他的脚筋挑断,就上车跑了。从此以后,他就拄两根拐杖,一瘸一拐的在扫把塘走。
19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扫把塘慢慢就沉寂了下来,混社会不再有出息,大家开始做生意。不过做得好的并不多,只有一个开游戏厅的赚了不少钱,其他大部分只是开个小粉铺,推个三轮车炸臭干子之类的,维持生活而已。
倒是以前省建六公司有个职工,后面脑筋活泛,开了一家叫“天剑”的服装厂,“天剑西裤”有几年文明全长沙,生意越做越大。街道领导还把一条路改名为“天剑路”,现在那个社区叫“天剑社区”。
现在,以前扫把塘混社会的那帮古惑仔,年纪都大了,一部分在屋里老老实实待业,呷低保,一部分在附近做点小生意,还有一部分早就离开扫把塘,到外地闯荡去了。
而那些莺莺燕燕的美女们,也大部分都不知所踪。也许嫁出去了,也许南下找工作去了。
口述:郭郭江 整理/丑得死的画:马桶
2017-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