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的街巷地名中,与“塘”结缘的还真不少:东塘、侯家塘、王公塘、扫把塘、左家塘、晏家塘、三角塘、牛角塘、麻园塘 ……不一而足。 然而从少时到如今,只在扫把塘见过一池实实在在的大水塘——大概在八十年代末的小区开发建设中被填埋了,至于那其它的“塘”,一概未曾得见。
东塘百货公司大楼建立
∨
一座大城市,都有几个主要的商圈,如今长沙市最大的商圈自然非五一广场传统核心商圈莫属,此外还有诸如东塘、火车站、袁家岭商圈和河西两个商圈。所谓商圈,也就是以某一点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形成一定范围与规模的商业集群和地带。
东塘商圈的逐渐形成,要追溯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最后两年,这里和整个神州大地一样,荡漾着改革开放伊始的习习春风。最初是规划建设了东塘百货公司大楼,层高九层,这可是那时候的大型高层建筑了(东塘百货大楼,1983年1月建成开业)。而且,东塘百货公司是整个长沙市四大国营百货公司之一,另外三家分别为中山路百货公司、五一路百货公司和七十年代初建起来的位于袁家岭的韶山路百货大楼。
改革开放以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下,社会流通领域商品匮乏,居民收入和购买力都十分有限。但相对而言,国营百货公司的商品比较丰富齐全。不过许多紧俏商品都要凭票供应,只能放在橱柜里陈设摆看。市民们囊中羞涩,既缺钱又少票(证),除了购买日用百货必须品,闲暇之时逛逛百货公司就是一种让人消遣乐此不疲的嗜好。卡拉OK歌厅、棋牌室、游乐场、茶座、咖啡馆远未走入人们的生活,“休闲”二字也未被使用。
长沙啤酒厂售卖散装啤酒
∨
有了东塘百货大楼的落成营业,带动起东塘街区的发展,使东塘这个城市南端静僻的出城口,逐渐变得喧闹起来。最令人难忘的是1979年盛夏,近处的长沙啤酒厂工作人员,每晚开着小型卡车在街边宣传推广售卖散装啤酒,引得众多路人围观。
啤酒当时在内陆城市的长沙,还被视为洋玩意和稀罕之物。散装啤酒一角钱一大杯,倒入杯子里往上翻着丝丝作响的泡沫……来尝新奇的人固然很多,而捂紧口袋的人却也不少。现场有人发表“高论”说啤酒味道像马尿 ,其实有谁何曾喝过马尿来两相比较?用当下时兴的比喻,就是“没有吃过葡萄就说葡萄酸”了。
长沙啤酒揭瓶标
后来浏城桥、南门口、北二马路有了夜市餐饮大排档,啤酒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大排档的“最佳搭当”,啤酒也藉此逐渐成为市民之所爱。记得有段时间,我每每在晚餐后,从家里骑上心爱的自行车到东塘,花上三角钱,拿军用铝制水壶灌满一水壶啤酒 ,那时有个军用水壶都是一件酷炫的事情,然后不无得意的骑着车子“打道回府”。
玻璃瓶装的白沙啤酒问世,使长沙拥有了本土的啤酒品牌,而燕京啤酒、青岛啤酒、哈尔滨啤酒大量进入长沙市场,以及荷兰喜力啤酒、德国黑啤进入中国市场,那都是后话。
卖匈牙利烤鸭和凉拌菜
∨
记得在百货大楼一楼朝南,外地商户租赁了一个不大的门面,卖起了匈牙利烤鸡,购买者趋之若鹜。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国策,匈牙利的烤鸡不远万里而“来”,当然要一饱口福咯。9元钱一只的烤鸡,油亮焦黄,香气扑鼻,皮酥肉嫩,这般口味确实不曾尝过。
当二十多年后,在欧洲留学硕士毕业后留在那里工作的女儿,带我和她妈妈去自行游览欧洲诸多国家,当游经匈牙利,无论是在多瑙河两岸的布达佩斯(多瑙河把这座首都城市分为布达和佩斯两部分),还是在其它城市,都难觅匈牙利烤鸡的踪影。惶惑之际这才恍然大悟:联想起原来是当年商人发掘卖点的心智。
百货大楼一楼东向一间不大的门面,专门出售凉拌菜:凉拌腐竹、苔菜、海带丝、酸辣萝卜、煮熟的花生米…… 这些现今极为寻常的凉拌菜,先前市面上并不多见,很受市民青睐,买回家就能吃,方便实惠,也正合长沙人嗜辣的口味。回想起来,品种繁多且快捷的凉拌菜,这种现在看似不起眼的细微小事,也是随着经济发展应运而生的。
卖凉拌菜(图源网络,仅供参考)
人们收入的逐步增加和市场商品的不断丰富,还让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慷慨大方起来,一改吝啬小气的积习。记得那些年,朋友同事之间请客成为一种时髦和“流行色”——买上一只烤鸡,炒上一盘溜肝尖,油炸一碟花生米,再配一个蔬菜,碰杯、畅谈 ,浸沉在从来没有过的幸福感里面……
那种不带任何潜在目的的宴请,真挚的情感都溶于杯子里醇香的酒中,它似乎尽兴表白: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这不,请客吃饭啦!要知道,于此之前的漫长年月,请客可是一桩罕见的事哦,自己都节衣缩食过着紧巴巴的日子,哪有请客一说!
百货大楼里买“三大件”
∨
改革开放后的国家与社会,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巨大变化,电视机冰箱洗衣机录放机占据了各大百货公司的显赫位置,吸引着众多消费者的眼球。当时购买“三大件”家电的喜悦心情,简直无以言表,令人一辈子都忘怀不了,现在把一辆奥迪、宝马开回家,也找不回当时那种感受。
我家的日本三菱牌14英寸黑白电视机,就是在东塘百货大楼买的。我家在街坊四邻最先拥有电视机,每天晚餐后一些邻居都来观看电视,不大的房间宾客满座,我们自然还要“贴上”免费茶水。那两年,如此的“共享电视”,很多街巷都有。
当时每周有1天没有电视节目,有节目的日子也是只有晚餐后播送至23点。然而,从买一把蒲扇买一条肥皂买几片香干子要凭票凭证,到家徒四壁的寻常百姓把电扇电视机洗衣机冰箱这些大物件搬回家,短短的几年时间,这该是多大的变化!
为分流车辆建的“花台子”
∨
围绕着东塘百货大楼,许多的中小商铺也越来越多。公交7路车从火车站经东塘往南直达井湾子 ,公交11路车从新河始发经东塘到赤岗冲,这让原来只有公交2路车终点站的东塘成了交通要道口。而韶山路这条原本一直通往湘潭的国家一级公路,也蝶变成长沙市区内的骨干城市道路。
70年代末的东塘广场
东塘十字路口比较宽阔,最早在中间建有一个很大的绿化大圆盘,用以分流四个方向直行或转弯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同一时期在袁家岭、伍家岭、人民东路、劳动广场和五一广场都有这样的大圆盘,市民们通常称其为“花台子”。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炎炎夏日的晚上,东塘附近的许多人喜欢坐在花台子边纳凉。我的一个同事,比我小十多岁,那天晚上坐在那里,与女友的举动大概亲昵了点,被戴红袖章的治安巡逻人员加以制止。改革开放让刚刚摒弃封闭、束缚的大环境,走出思想禁锢和精神压抑的年青人,开始大胆的在公众场合下,以罗曼蒂克方式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恋和幸福。
路边地摊上售卖《归来》
∨
花台子路边灯昏黄的灯光下,地摊上售卖《归来》、《外国名歌200首 》、《棒针毛衣编织法》……的油印本。 文艺凋零的十多年间,大量的电影、戏剧、小说以种种罪名被当做“毒草“被封杀,改革开放的春风重新燃起人们的强烈的精神文化渴望与需求。
风靡全国的手抄本《归来》,热情歌颂周总理和爱国科学家,却曾被列为反动小说,身为知识青年的作者张扬被指控“利用小说进行反党活动”,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而身陷囹圄。1979年张扬获得平反出狱,《归来》更名为《第二次握手》在全国出版发行,但实在是一书难求…… 地摊上的油印书籍便成了一些热心读者的抢手货。
前些日子,张扬从江城疗养地来到星城,与我和另一位老友聂崇闿聚首。谈及当年地摊上未经修订的油印本《归来》,他诙谐地说:我要有那么一本就好了,有收藏价值。
东塘商圈的最终形成
∨
八十年代末期以后,东塘花台子原有的利用中心圆盘疏导分流机动车的功能,已经不能继续适应机动车拥有量和车流量快速增加的需要,圆盘花台子被一座两层四向互通立交桥取代。几年以后,根据城市发展、车辆增加以及道路的主次定位,建成韶山路无障碍通过、跨越劳动路的南北向跨线立交桥。
1995年8月26日,东塘友谊商城第一批升国旗的老员工
东塘百货大楼对角线的另一端,矗立起颇具规模的友谊商城(友谊集团属下的大型百货大楼)。继而,新华楼、双燕馄饨、通城电器、火宫殿分店都抢滩东塘,韶山路南向地下建起大都市商业街—— 这是长沙市继黄兴北路金满地之后,第二条兼具人防功能的大型地下商业街,全长六百多米。再后,平和堂长沙市的第二家大型百货门店落子东塘商圈。
如今,侯家塘、赤岗冲、雨花亭、窑岭,这些繁华热闹的街区新商圈围绕着东塘,使之成为城市东南的一个中心地带。2019年5月24日地铁四号线通车运营,从河西月亮岛附近的罐子岭经过东塘近处的砂子塘,呈东南走向抵达高铁火车南站,终到站杜家坪。权威消息预计今年年末,途经东塘的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全线贯通运营,届时,这块区域有着两条地铁线路的站点,东塘商圈的档次品位无疑的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东塘友谊商城
东塘的通程金色家族
三四十年时光倏然流逝,城市的巨大发展变化和整个社会的巨大发展变化,让人们生活在富庶、幸福、安宁之中。也许,当今的年轻人,会以为“东塘原来就是现在这样吧”,而只有亲历过巨大变化的一代人,才常常会情不自禁回味自己一生中最为喜悦动情的难忘时光,并以此融汇成一篇篇忆旧叙旧文章的梗概和要义,把亲身的经历、感受告诉年轻人,让已经沉湎在内心的喜悦与年轻人一同分享。
END
文/郑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