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读城:长沙

从不同的角度看长沙,会得出与众不同的景象,这些景象代表着长沙的不同方面,把他们放在一起,也未必是一个完整的长沙,但通过这些角度,我们至少知道了长沙的显著特点和有趣之处:

喜欢历史的人在提到长沙时会说,这座城市很了不得,秦朝时便在这里设立了长沙郡,几乎在每个世纪里,都能听到关于长沙名人的历史故事,尤其在中国近代史上,更是名人辈出;

喜欢读书的人在提到长沙时会说,那里有著名的岳麓书院,身为读书人,必须到那里亲自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一下什么是惟楚有才;

喜欢考古的人在提到长沙时会说,那里出土了著名的马王堆汉墓,如果你去长沙,一定不要错过这个展览;

喜欢美食的人在提到长沙时会说,那里的小吃太棒了,你一定得去尝一尝正宗的长沙臭豆腐、口味小龙虾、糖油粑粑……哎呀,好吃的太多了。

喜欢看综艺节目的人会说:长沙,就是湖南卫视所在的地方吧?

楚汉名城:长沙

单从字面上看,长沙的名字好像是说那里有一片长长的沙滩,不过长沙城里没有这样一片沙滩,倒是有一条长长的湘江。据说长沙的名字来源于天上的星宿,听上去就很酷,对不对?在《史记·天官书》中有记载:天则有日月,地则有阴阳。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域。中国古人相信,天上和地上是相互呼应的。二十八宿中轸宿有一附星名为“长沙”,古人按星象分野的理论,便给这个区域起个名字叫:长沙。

和孩子一起读城:长沙

长沙有书面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是一座历经3000多年依旧保持城址不变的历史文化名城。

《史记·越世家》记载着:长沙,楚之粟也。中国最早的水稻栽培历史,就在湖南省境内。在战国时期,楚国曾经是非常强大的国家,长沙一代是楚国重要的粮食产区,打开今天的地图,我们可以看到长沙是个水系丰富的城市,为长沙农业种植提供了很好的自然资源。西汉时期在这里设立了长沙国,后世考古挖掘的马王堆汉墓,震惊了全世界。

和孩子一起读城:长沙

作为古城,今天在长沙城里却很难找到真正古建筑遗址,这是为什么呢?

史料记载,抗日战争年代的一场“文夕大火”,烧毁了长沙城。

1938年11月,因为日寇的进犯,彼时的国民党当局采用焦土政策,这是一种军事策略,也被称作坚壁清野,意思是当有外敌侵犯却又无法胜利抵抗的时候,就采取烧毁一切的做法,不给敌人留下任何可用资源。当时国民党制定了焚烧长沙的计划,节节败退的时候,放火烧成,最后导致全城90%以上的房屋都被烧毁。

和孩子一起读城:长沙

因此,虽然长沙是一座有着30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人们却很难在这里找到真正的历史古迹。历史的古迹虽然找不到了,但是历史的精髓在一代又一代长沙人身上传承着。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人们在废墟之上重新建起一座城市,文夕大火所带来的伤痛记忆,留在了这个城市的记忆里。在岁月的长河中,长沙人用勤劳和智慧以及坚忍不拔的意志,打造出一个全新的长沙,一个独具特色的长沙,长沙人提炼自己的城市精神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兼收并蓄。

长沙国里的马王堆

当我们探寻一座城市的过往历史时,考古总能帮上大忙。考古挖掘到的文物,既能证明当地的历史,也能让今天的人们管中窥豹,探寻前人的文明与生活。文物是非常直接的历史说明书,那些瓶瓶罐罐,那些典籍史册,甚至是古人穿过的衣服,都是历经千年凝结着前人文明精华的文物,当他们再度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时候,依然可以成为今人的指引与典范。

和孩子一起读城:长沙

公元前202年,西汉王朝在长沙设立了诸侯国:长沙国。西汉的创始人刘邦将都城设在洛阳,在他征战天下的过程中,一个叫吴芮的起义军首领多次立下战功,成为西汉的开国元勋。刘邦当上皇帝之后,便封他为长沙王,建立长沙国。吴氏长沙国从吴芮开始,一直传承到公元前156年,因为第五代吴氏没有子嗣,便被废除了。历时半个世纪,长沙国一直是吴氏家族管辖的区域。

从地理位置上看,当时的长沙国距离都城洛阳有800多公里路,今天坐高铁需要6个小时可以抵达。在交通没有那么发达的西汉时期,长沙国算是一个偏远的诸侯国了。所以后来贾谊来到长沙国做太子老师的时候,他认为自己是被贬到这里的,离首都那么遥远,离皇帝也那么遥远。

和孩子一起读城:长沙

1938年那一场文夕大火几乎烧毁了整个长沙城,地面建筑几乎难以看到西汉长沙国的踪影。但在长沙马王堆地区却一直流传着一些传说,人们口口相传,认为西汉王朝一些重要人物的墓葬地就在这里。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学家曾经对这里进行过勘察,并确认这里确实有汉代墓葬群。基于多种考虑,当时并未进行挖掘。直到20世纪70年代,一所部队医院在马王堆附近进行建筑施工的时候,意外发现这边的地底下可能藏有大型墓葬,于是正式启动对马王堆汉墓的考古挖掘工作。

这座汉墓的主人,是西汉初期长沙王丞相利苍和他的夫人以及儿子的墓葬。墓葬出土的文物,令世界震惊:既有保存完好的尸体,更有今人几乎无法复制的纱衣。马王堆出土了3000多件文物,涉及衣食住行各个领域,还有乐器、书籍、字画、地图等,这些文物为人们呈现了2000多年前长沙国的贵族生活风貌。

惟楚有才:榜样的力量

在长沙的岳麓书院里,有这样一副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句话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和孩子一起读城:长沙

这段话也形成了一个成语:楚才晋用。比喻一个国家的人才都流到外地去了,被别的国家所使用,在别的国家发挥效用。

一个地方如果想要出人才,而且是源源不断的出人才,教育是最重要的基础。教育离不开学校和老师。有学校在,孩子们就能有学上,老师在这里传道受业解惑,学生在这里获得知识和指引。永远不要忽视一所学校,尤其是一所好的学校,对当地人文环境的影响。古代有一次词语叫“孟母三迁”,为了让孩子得到好的教育,孟母多次搬家,后人用这个词比喻环境对一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性;21世纪有一个词语叫做“学区房”,好学校周边的房子就叫“学区房”,城市管理以户口所在地和住房所在地为依据,决定了孩子们可以到哪一所学校上学。

和孩子一起读城:长沙

楚地出人才,楚国时期有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他写下了著名的《离骚》、《九歌》、《九章》和《天问》等诗篇,以他的作品为主体的《楚辞》,被认为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的文学先河。《楚辞》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汉时期的文学名家贾谊也曾经生活在长沙,今天长沙城里的太平老街上,还建有贾谊故居。贾谊是河南洛阳人,在年少时候就因为文章写得好而名声在外,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太中大夫。后来受人排挤,被谪为长沙王太傅。司马迁为屈原和贾谊二人合写了一篇传记,后世称他们二人为“屈贾”。

和孩子一起读城:长沙

屈原和贾谊都曾经生活在长沙,他们二人对长沙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的。设想一下,当小孩子们开始牙牙学语的时候,妈妈会跟他们说:咱们的家乡,曾经有过两位特别有名的学霸,一个是屈原,一个是贾谊,现在全中国的人们都在读他们写过的文章,厉害吧?你要向他们学习呀。

毛泽东在长沙

在近代史上,从长沙走出来的名人也非常多,其中最著名人物之一,就是毛泽东。

毛泽东是湖南韶山人,从他的老家韶山冲到长沙市大约70多公里路,今天走高速路大约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在1911年,少年毛泽东和朋友一起从韶山冲出发,通过步行 乘船的方式,抵达长沙,开始了求学生涯。五年半的求学时光,毛泽东养成了勤奋好学、爱好阅读、修养品格、强身健体等良好习惯,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和孩子一起读城:长沙

毛泽东在长沙求学期间,也是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代。他刻苦学习,和同学们商定“三不谈”原则:不谈金钱、不谈男女、不谈家庭琐事,坚持“不动笔墨不看书”,同时,他也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他的朋友形容还是穷学生时的毛泽东“身无分文,心忧天下”,他关注并思考当下的社会现实,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进行社会调查,“读”这本无字的书,真正学以致用。

1925年,毛泽东写了一首诗: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舌尖上的长沙

即使没有去过长沙,很多人也知道一款长沙特色小吃:臭豆腐。有点不可思议,一款美食竟然在名字前面加上一个“臭”字,喜欢吃的人还很多?一些美食店为了表明自己卖的臭豆腐最正宗,还会特地打上标语,强调自己是“长沙臭豆腐”。外地游客来到长沙,因为随处可见长沙臭豆腐的招牌,从最开始的“坚决不吃”到“有点犹豫”,最后索性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尝下人生第一口“臭豆腐”。结果怎么样呢?

和孩子一起读城:长沙

都说臭豆腐是闻着臭吃着香,吃下第一口黑乎乎的豆腐之后,外地人发现:咦,黑色的外表下,长沙臭豆腐的里面竟然是白白嫩嫩的,搭配特色小料,竟然越吃越香呢,果然别有一番风味。

好吧,再来一块!

除了臭豆腐,长沙人美食最大的特点,便是:无辣不欢。在北方人眼里,似乎南方人都是喜欢吃辣椒的,湖南人喜欢香辣,四川人喜欢麻辣,贵州人怕不辣,在吃辣的领域里,每个省份都有一套独家秘方。长沙人除了喜欢吃辣,甜甜的糖油粑粑也是他们的拿手美味,还有火遍全国的口味小龙虾,“口味”是什么味道呢?大概只有到了长沙才能体会的到。

最有趣的是,长沙人嗜辣,这种饮食上的爱好似乎也蔓延到了长沙人的性格上,有九个字形容湖南人的性格特征,也很符合长沙人的气质,这九个字是:恰的苦,耐得烦,霸得蛮。如果用长沙话读出来,别有一番韵味。能吃苦,有耐性,蛮横起来也是相当霸气。

读城推荐去处:

1.湖南省博物馆

博物馆是了解区域历史与文明的第一站。地大物博的中国,每个省份都有自己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历史故事。只要当地有博物馆,千万不要错过。

和孩子一起读城:长沙

湖南省博物馆常设展览有两个,一个是三湘历史文化陈列,另一个是马王堆出土文物专题展。其中三湘历史文化陈列的布展序列很有趣,分为四个部分,好像小孩子探究世界一般,向久远的历史里寻找最早在湖南地界上生活的先民,探讨“我们从哪里来”,通过展示“生活的足迹”,展示那些先民用过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一幅独属于这一方水土的历史画卷徐徐展现在我们面前。著名的马王堆出土文物,在便捷的互联网时代几乎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其中的文物,但是真正走进文物本身的时候,还是会被深深的触动。一些很有趣的多媒体展示,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长沙市博物馆

了解过湖南省整体文化历史脉络之后,在长沙市博物馆就可以对当地历史做更进一步的深入学习了。长沙市博物馆主题展“湘江北去——长沙古代历史文化陈列”展,以及“中流击水——长沙近代历史文化陈列”展,讲述了这座城市过往3000多年历史成就与辉煌。

3.岳麓书院

在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正式创立岳麓书院,传承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了,岳麓书院已经成为湖南大学的一部分,成为真正的“千年府学”。它的存在,记载了从北宋以来历朝历代的办学传统,兴学之志。一所学校的存在,一所高等学府的存在,对于当时的人来说,是一方宝贵的求学之地,对于后世的人来说,当我们走进岳麓书院的时候,无论是建筑本身还是门楣上的对联,还是曾经发生在这里的与学问有关的故事,都是一种引领和激励。

3.第一师范

这是一所很有历史的学校,尽管建筑是后来新修建的,但是办学的历史却可以追溯到12世纪的南宋时期,那时候这所学校被称作城南书院,由南宋初期的学者、教育家张栻修建。我们所熟知的很多历史名人,都曾经在这里求学,包括左宗棠、曾国藩、黄兴、蔡和森、任弼时、黄兴等。1913年开始,毛泽东在这里求学五年多,并在这里结识了良师益友,他称赞“一师是个好学校”,亲笔题写了“第一师范”作为校名,走进学校的大厅,会看到毛主席题词: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

和孩子一起读城:长沙

4.湘绣博物馆

湘绣是湖南省著名的传统手工艺品,与苏绣、粤绣、蜀绣并誉为中国四大名绣。湘绣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湘绣的内容包罗万象,既有花鸟鱼,也有书法、人物、山水,在湘绣博物馆里,可以看到湘绣艺人们通过一针一线所描绘的大千世界。

2019-08-26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印象

从浏城桥到识字岭,长沙老街巷的时移世易

2019-12-10 18:02:07

印象

湖南烈士公园66年了,你去过多少回?

2019-12-17 15:21:2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