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什么?
它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
——题记
开篇语:长沙你好
长沙,一个历史文化底蕴相当深厚的城市。言及长沙,我相信连文盲都知道,个“长”读“chang(第二声)”而非“zhang(第三声)”,长沙于世人之知名度由此略见一斑,无需普及其标准发音,可谓妇孺皆知,尽管“长”是一个多音字。来到长沙,你会想到很多很多,你会想到蜿蜒磅礴的湘江;你会想到橘子洲头及那首慷慨激昂的诗词名篇:《沁园春·长沙》;你会想到镌刻有“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岳麓书院;你会想到“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岳麓山,这里有黄兴、蔡锷、谭馥、焦达峰、禹之谟等众多烈士的墓茔;你会想到毛泽东、刘少奇、朱镕基、谭嗣同等时代巨人;你会想到西汉大文豪贾谊;你会想到马王堆汉墓及辛追夫人;你会想到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知名学府;你当然还会想到许多许多……
此行目的
2016年7月3日,我又一次从南方的深圳千里迢迢远赴长沙,这是我今年第二次来到长沙。“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悄声问自己:“我来长沙做什么呢?”是的,我美好的大学时光是在长沙度过的,时隔经年,沧海桑田,对于这座曾经无比熟悉却如今倍感陌生的城市,我真是爱恨交加,可谓冰火两重天。我当初是那么地依恋着你,可终究留不住我卑微的身影,只好南下漂泊。作为一个所谓的作家,我从来不隐瞒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我这次来长沙,其主要目的当然是来母校即长沙理工大学(以下简称“长理”)采风。
鉴于长理其复杂的历史背景,于我而言,这篇文章确实难写,这真是一个宏大的命题,需站在一个历史制高点俯看过去,我一时也陷入两难境地。思忖多日,文章标题渐渐浮出水面,它清晰地呈现于脑际,是它了?!就是它了!非它莫属!它就是:《四维时空言长理,两湖两岭踞星城》。标题有点晦涩与拗口,此处不妨花点笔墨梳理一下。时空即时间加空间的简略集合名词,我将试图在不同的时间段以及错位的空间下描摹一所高等学府;言即描摹、勾勒、叙述;长理即长沙理工大学,无需赘言;两湖即净我湖与云影湖;两岭即黄土岭与金盆岭;踞即龙蟠虎踞;星城即长沙;至于四维,则是下面要着重阐释的部分。
一维空间之天剑路66号:梦里依稀净我湖
当你抵达气贯长虹的侯家塘立交桥,一直沿着地下如今拥有地铁一号线隧道的芙蓉中路往南走,走到夏家冲社区岔路口,再往右沿着通往天心区地税局的那条小巷一直往西走,你会赫然发现几栋高高耸立的建筑,名曰钱隆首府;抑或你沿着地下如今亦拥有地铁一号线隧道的劳动西路往西北方向走,走到贺龙体育馆,再沿着其对面的天剑路一直往东南方向走,走到天心区税务局处转而往右拐,你也会赫然发现几栋高高耸立的建筑,名曰钱隆首府。
好一个钱隆首府!它究竟意味着什么?殊途同归抵达的最终目的地竟然是同样一个完全陌生而冷漠的钱隆首府。我为什么要不厌其烦地说得这么详细,这其中究竟有什么故事?这里面至少有三重寓意:
其一,芙蓉中路和劳动西路是长沙市的主干道,位于天心区辖区内,曾经有包括我在内的无数学子走了无数遍,甚至不排除在梦中漫步过,对这两条路的熟悉就好比通往故乡的那条黄土路,虽很少涉足,但永远在梦中。唯一不变的是,这两条路交叉处所裹挟的那片小小的区域,以前叫做扫把塘,现在依然叫做扫把塘;
其二,如今,在芙蓉中路和劳动西路的地下都拥有地铁一号线隧道,按照城市修建地铁的一贯原则,只能说明这里是市中心,是繁华地带,以前是,现在依然是,难道不是吗?道路两旁错落分布的酒楼食肆与各种银行俨然说明了一切;
其三,我为什么要反复提到钱隆首府,而且字里行间似乎对它不是那么喜欢,甚至不自觉流露出一股讨厌和憎恨的意味,因为我一连用了两个词语“陌生”和“冷漠”来修饰这个冷冰冰的用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的庞然大物。
是的,我从不遮掩自己内心丰沛的情感,此时此刻更是如此,不光是我,我相信也代表无数学子的心境。若干年前,钱隆首府所在的这块逼仄的地方是湖南省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始创于1958年,可是在若干年前的某一天,我似乎在梦中听见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破声,就在那一刹那,那一栋栋熟悉的老式建筑便迅速崩溃坍塌,倾刻间灰飞烟灭,须臾片刻这里便被夷为一片平地。
从此,包括我在内整整六代人学子的家园便被城市化进程肆意占据与侵扰,从此,精神家园长满杂草,慢慢荒芜,犹若一个个孤魂野鬼找不到回家的路。直到多年以后,长沙理工大学慢慢地走进我们的内心,精神家园才逐渐有了一丝生机,进而趋于葱郁繁茂。
大凡从湖南省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走出去的校友都知道,校园里有一个净我湖,说到底,其实就是一个人工挖掘出来的池塘,并郑重取名为净我湖。我不知道净我湖建设于何时?又消亡于何时?我只知道净我湖是一个涤荡心灵尘埃、净化灵魂的精神之湖,我还知道净我湖这个美好且充满哲理的名词无疑就是湖南省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的优雅化身与代名词,也就是精神图腾。
老实说,2006年国庆节期间,我曾在净我湖旁边来了一次深情的凝眸,谁知世事难料,这一次与她却是永远的诀别,为此,我曾在《扫把塘,一个永远也抹不去的印记》一文中写道:“走在下坡路上,右边便是六层高的男生宿舍,它还是那个筒子楼结构,虽则简陋而陈旧,可却烙下了我们三年的欢声笑语。筒子楼的形状非常有趣,像一个立体的大写字母“U”,在两竖屏障之间有一方小小的池塘,美其名曰净我湖。
我不知道这富有哲理的名字是谁命名的?我妄自臆测,学校领导的本意也许是提醒作为身处象牙塔的学子们需时时反省自己,照一照镜子,拂拭城市的喧嚣,涤荡心灵的尘埃。
犹若曾子所言:‘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而在筒子楼的开口处则有一个比较长的阶梯,拾级而上,迎面便是博学楼,一步一个台阶,最终登上科学的殿堂,其寓意不可谓不深矣!”
岁月蹉跎,世事无常,人类总是阻止不了历史前进的步伐,一如我们单方面的一厢情愿在大趋势面前总是显得那么的卑微与渺小。“梦里依稀净我湖,城头变幻大王旗”,如今,净我湖已然消亡了,但我相信,她永远封存于我们纯净的心灵之中,感召着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她的灵魂不死,她的精神不灭,并化为另外一个倩影严丝合缝地融入长理的肌肤与骨髓;我更相信,她的精神依然影响着从这里走出去的每一个校友,他们在泱泱华夏乃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默默地奉献着,为中国的繁荣富强添砖加瓦,为世界和平尽一己绵薄之力,诚如净我湖永远仰视的那高高傲立在博学楼顶上的八个汉字——爱我中华,振兴中华。
二维空间之万家丽南路二段960号
如梦如幻云影湖
在长沙市的天心区有一个暮云街道(原为长沙县暮云镇),这可真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好名字。不信,你瞧!譬如我们曾经背诵过的由唐代诗人王维所写的 《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有人写诗也就罢了,竟然还有人写词,譬如宋代词人葛长庚所写的《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其中有一句为:“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除此之外,还有宋代诗人白玉蟾所创作的《暮云辞》,如此之般,皆与“暮云”二字有着深厚渊源。我之所以引用这些诗词,无非就是想证明接下来所写的这个地方天生注定就是一个如梦如幻的人间仙境。
在由环保西路、汇金路、万家丽南路二段和芙蓉南路所交汇的地方有一个高等学府,她就是 长沙理工大学,不过这里是长理的云塘校区,而在校区内就有一个湖泊,它就是云影湖。云影湖当然有别于净我湖,云影湖是纯天然的,与生俱来,只不过后来因势利导,在其周边栽培了一些怡人养眼的花花草草,并架起了一座与赵州桥相近的云影桥。它是真实的、美丽的、诗意的、浩大的,它真真切切地以一副迷人的风姿呈现在你的面前。而净我湖是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在逼仄的狭窄校园里、在筒子楼的一隅空地里被人工挖掘出来的,继而被赋予精神、诗意与灵魂,但旋即又被时代的浪潮所湮没与吞并,成为城市化建设的牺牲品、殉葬品与祭奠品,不管怎样,净我湖尽管消逝了,但它却化为一股精气融入一批又一批从净我湖走出去的校友们。
云影湖我自然是去过的,如果非要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我对它的感受,我立马就想到了“天造地设”这个成语。今年的4月19日,我有幸在长理文法学院1403班胡建丽同学的陪同下投入了云影湖的怀抱,领略了它的美丽与妖娆,感受了它浓浓的扑面而来的一股诗情画意。在此,不想浪费太多笔墨再描摹一番,因为我在 《风情万种惟长理》一文中早有详尽的叙述,请允许我摘录如下:
从长理的南门径直往前走,约莫200米便是云影湖。这是一个背倚图书馆的湖泊,远远看上去,视野极为开阔,极目楚天舒。那么,这个湖泊为什么会拥有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好名字——云影湖呢?想必我又要从人文方面陈述一番了。宋代诗人朱熹曾在 《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中写道: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而这片湖泊常年碧波荡漾,水天一色,倒映着蓝天、白云,当然还有湖畔堤岸一排排柳树的倒影,是故而得名“云影湖”。
云影湖由自然水域拓建而成,它的前面矗立着一块巨大的石头,也不知是花岗岩还是麻石,抑或是其他岩石,上面镌刻着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云影湖。细细一看,原来是著名书法家颜家龙先生所写,这不,巨石的左边就有其落款:“颜家龙书”及其两款印章。
一般来说,一个湖泊若缺少桥梁的点缀似乎总缺少点什么,而因为地势高低被分割成三层阶梯状的云影湖恰好就有这么一座桥——云影桥。这是一座三孔石拱桥,居中跨越于云影湖之上,恰好连接着长理的中轴线。远远望去,桥身稳重,桥拱端庄,弧线优美,外观对称,不由令人想起著名的赵州桥来。
我不得不叹服,云影湖的美与生俱来,无处不体现着浓浓的诗意,将它说成是长理云塘校区景观与人文的核心,绝对名副其实。你看那清澈纯净的湖水,像一面不规则的镜子,将蓝天、白云、垂柳和建筑悉数纳入,一阵微风拂过,波光粼粼,水波潋滟,会让人莫名地想起宋代诗人苏东坡所写的那句诗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来;你看湖畔那一个个光溜溜的石头,这里一个,那里一个,毫无规则,错落有致,像一个个顽童在湖里嬉戏,游鱼细石,小虾乱窜,直视无碍,偶见鱼儿唼喋青藻,咀嚼菱藕,甚为有趣;你看堤岸那一株株杨柳,万条垂下绿丝绦,柳枝娇羞羞地低垂着,有些柳枝竟然亲昵地亲吻着湖面,羡煞旁人;你看那湖体驳岸与沿湖道路之间的绿化生态带,有红花檵木、小叶女贞、洒金珊瑚、三叶草等多种植物,它们为水体和生物留下了足够的栖息空间,形成了一个和谐的生态链,这可真是大自然的恩赐啊!某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你若是沿着湖畔散步,如果机会好的话,或许一只红嘴黑天鹅会朴楞楞地从你的眼前飞过,然后掠过湖面,消失在你的眼帘,这种奢侈的动态美景,即刻会令你联想起 《红楼梦》中林黛玉应对史湘云的那句诗:“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这种如出一辙的意境何其相似哉?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的诗意和校园。各位朋友,看了以上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如果你觉得我写得过于浓抹重彩,有个人狭隘主义倾向,掺杂个人感情色彩,我无话可说,我只建议你来实地走一走,看一看,仅此而已。当然,看完云影湖,你也可去北京大学的未名湖走一走,看一看,心里大概就有个着数了。此外,我还想告诉你,湖泊是静止的,风景是多变的,对于一个热爱生活并享受生活的人,在他的眼中处处皆风景,难道不是吗?这让我想起了卞之琳所写的那首诗《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虽然我没有在长理云塘校区求学过,当然也谈不上生活与工作,但我可以想象,云影湖于长理老师与学子之意义可谓大矣!且不说其观赏价值,云影湖肯定不失为一块休憩、散步、锻炼、阅读、消遣、放松、浪漫、恋爱的好去处。若你有缘来长理云塘校区走一遭,切莫错过在云影湖畔驻足片刻;若你有缘来长理云塘校区呼朋唤友,他肯定会说:“走,我们去云影湖看看!”是啊,自古山水相依,云霞山、云影湖犹若两枚坠落在长理云塘校区的玛瑙,它们珠联璧合,只不过,清澈澄明的云影湖更像一面通透的大镜子,映照着长理云塘校区的一切,它已幻化为长理云塘校区的一道标志性符号,在如梦如幻的无尽遐想中,让一批又一批走进这里的学子们沉醉于其中,也让一批又一批走出这里的校友们无比地怀念。
三维空间之芙蓉中路三段356号
岁月沧桑黄土岭
这真是一个美好的时代,社会日新月异,新事物层出不穷,高科技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从而让我们的生活快捷而便利。
2016年6月28日,长沙地铁一号线正式投入运营,自此,便将一个叫做黄土岭的地方急速地呈现在你的面前。从地铁一号线黄土岭站1出入口出来,径直往前走,约莫100米就到了一个看上去显得有些破旧而沧桑的地方,它就是现在的长沙理工大学教职工住宅区。可是,若干年前,这里却是湖南省水利水电学校的校园,千真万确,不容置辩。
因为与时间赛跑的缘故,我是7月4日那天晚上去的黄土岭。说来惭愧,尽管我在长沙生活过,但我却是首次来到黄土岭。甫一来到长理教职工住宅区,便被盘踞在大门前的两尊石狮子震憾了。但见它身体半蹲,头颅高昂,怒目圆睁,嘴巴张开,舌头上翻,獠牙外露,似欲咆哮。又见它鬃毛猎猎,后脚盘踞,其中一只前脚踩在一个球上,另外一只前脚将利爪有力地嵌入石座,一副威风凛凛的战士模样,似乎在保卫着身后这座古老的校园,神圣而不容侵犯。待走近右边的那个基座一看,上面赫然嵌刻着一行文字:“母校四十周年纪念/1956.3.15-1996.3.15/常德市全体校友赠”,当我看到这行文字时,霎那间便感受到这所被湖南省水利水电系统内部誉为“湖南水利系统的黄埔军校”在校友们心中其沉甸甸的份量,拳拳校友情跃然而出。
不经意间,我抬头仰望,撇除那栋好似叫做天悦商业广场的高楼大厦,一个高大的水塔赫然映入你的眼帘,甚是突兀。无需我细说,那是 毛泽东时代的产物,外形肯定呈漏斗状,上面是一个圆圆的储水装置,下面是一柄长长的水泥柱,像一把被风掀翻的雨伞,像一个蘑菇盖往上长的蘑菇,当然更像一柄比例极不协调的巨形漏斗。可以想象,这座水塔一度为湖南省水利水电学校作出了巨大贡献,厨房用水、老师与学生的生活用水全来自于它,如今,它像一个风烛残年的垂垂老者,悄然退出了历史舞台,被时代所遗弃。尽管一无是处,但它依然挺起自己伟岸的身躯和不屈的脊梁,瞪大自己的双眼,俯瞰脚下这块无比熟悉的土地,见证岁月沧桑,亦在脚下几棵绿色大树的伴奏下,似在悠悠地诉说一段陈年往事,关于光荣与梦想,关于激情与澎湃。
走出长理教职工住宅区的大门,在钻入黄土岭地铁站的那一刻,我再次回眸,突然发现一个巨大的广告牌径直矗立在原湖南省水利水电学校的上空,广告LED灯折射出“点石家装/湖南家装领导者”这11个大字,心里喃喃道:“这真是一个商业社会哪,广告真是无处不在。祈愿那些从湖南省水利水电学校走出去的学子们千要不要迷失自己,永远都记得这条回家的路。”
四维空间之赤岭路178号
低吟浅唱金盆岭
今年的7月5日上午,天气睛朗,我带着两个女儿终于将长理金盆岭校区走了一遍。校区面积着实很大,是原长沙交通学院和原长沙电力学院合并之后的框架,分东大门、中门和西大门,东边为原长沙交通学院,西边为原长沙电力学院,诚如东边与西边各有一个高耸入云的水塔一样,彼此遥相呼应,似乎冥冥之中注定要走在一起。
逛完西边校园,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校园里的石头真多,这与长理的铺路石精神一脉相承,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什么是铺路石精神?铺路石精神就是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乐于奉献,锐意进取。关于这种精神,可在那些原长沙交通学院毕业的校友们身上最大程度地体现出来,因为他们毕业之后,因为专业与工作的缘故,经年累月在或道路或桥梁的建筑工地上挥洒自己的青春与热血。
长理金盆岭校区的石头不仅众多,而且还会唱歌。从东大门直入,迎面便是一块巨大的石头,上面镌刻着八个鎏金大字:博学、守正、力行、拓新,无需赘言,这是长理的校训。
从西大门进入,在电苑楼即1号教学楼的前面有两块大石头,不过却是两尊石狮,基座上嵌着“祝母校基业常青跨越前行”字样。
同样,在城南学院即2号教学楼的前面也有两尊狮子雕塑,基座上嵌着“财经系898101班全体同学捐/二O一三年七月”字样。
在办公大楼的前面有一个火炬雕塑,立于水池之中,火焰清晰可辨,与“电力”二字十分契合,真正诠释了 “薪火传承”之内涵;而在办公大楼的后面还有一尊大型雕塑,外形像一个人正捧着一本书籍,眼光不忍离去,正看得津津有味。走近一看,是原长沙交通学院校友们所集体捐赠的一块意义非凡的巨石,正面嵌刻着各单位名称,后面嵌刻着姓名及其捐款金额,对母校的一片赤诚之心由此略见一斑。
在图书馆A馆前有一尊雕塑,两个女学生、一个男学生分别站在不同的方向,朝气蓬勃,意气风发,青春飞扬;同样,在图书馆B馆的后面即4号教学楼前也有一尊非常具有纪念意义的雕塑。中间是一个顶着圆球的石柱,下面缠绕着两个旋转着的如滑梯状的片石,缓缓上升,线条流畅,姿态优雅,鄙人愚钝,不知寓意着什么?其前面立着两块石碑,一块嵌刻着“长沙电力学院四十周年校庆捐赠碑志”等字样,另一块嵌刻着关于个人捐赠的姓名及其金额,拳拳校友情尽在其中。
且不说这些动辄庞大的巨石,那些散落在道路两旁抑或躺在草坪上的石头就更多了,而且背后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君不见东边厢一块石头上嵌刻着“寸草春晖/毕业廿周年献给母校/热专八一0四班全体敬立”字样,其背后的故事莫非在诠释 唐朝诗人孟郊的那首诗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君不见西边厢一块石头上嵌刻着“ 润物无声/长沙电力学院:907401班 907501班 907502班/毕业二十周年聚会敬立/二0一四年十月”字样,莫非在诠释唐朝诗人杜甫的那首诗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君不见这边厢一块石头上嵌刻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财经系908101班二十周年纪念/二0一四年七月”字样,好一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将做人的至高境界和盘托出,哲学意味悠长。
君不见那边厢一块石头上嵌刻着 “曾经此地沐春雨/常念何时报师恩/地理系八八级/二O一二年七月”字样,字里行间洋溢着一股浓浓的师生情谊。还有嵌刻着 “怀念青春/感恩母校/977502班全体师生/2010年1月30日”字样的一块石头,还有嵌刻着“从最简单的做起/波利亚/数学系903101班毕业20周年纪念”字样的一块石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西大门进来右手边的草坪上有四块石头颇有意味,其中三个为直径不等、大小不一的圆球,其中一个为扁平状的石头,上面嵌刻着“球/地理896101班毕业20年聚会纪念/2013年7月”字样,球即地球,与地理专业所研究的对象—地球非常匹配,可见这些校友创意十足,用心何其良苦。
纵观金盆岭校区这些或大或小、奇形怪状、寓意深刻的石头,充分彰显出校友们心中那份浓浓的怀念青春、感谢老师、感恩母校的情怀,亦无形之中弘扬了中国自古以来所倡导的 尊师重教传统文化,薪火传承,永世不灭,这难道不是这些石头所传递给我们的故事吗?
科学家对人类乃至社会的贡献比戏子远远大得多,但其收入却远远不如戏子,这真是一个浮躁的社会,究竟是社会机制出了问题?还是娱乐圈出了问题?这个话题很宏大,但发人深省,它让我想起了 长理金盆岭校区那些众多的 科学家雕塑,内心不由对一直默默奋斗在科研战线的老师和校友们肃然起敬。是啊!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科学家的忘我工作,如何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如何推动时代的大跨越?
漫步于长理金盆岭校区,这里到处充斥着浓浓的学术氛围,它试图熏陶在这里求学的每一位学生,勉励他们欲攀登科学高峰, 要像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的艰难险阻,而懦夫和懒汉是不可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和幸福的。当然,在这里,我套用了当代数学家陈景润的原话。难道不是吗?这不,除了众多的科学家或文学家雕像,校园里还有不少用铝合金制作的宣传栏,上面写着名人名言,时时提醒路过这里的学子,切莫忘记自己肩上所承担的历史使命。这些名人名言真的很励志,振奋人心,有 宋代大文豪苏轼的“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有 当代著名画家徐悲鸿的 “我相信每个人都可能走向成功之路,但必须有坚强的毅力去开创”;有 中国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的 “古往今来,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一不是脚踏实地、艰苦攀登的结果”;有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的 “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是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的缘故”。
偌大的金盆岭校区,石头、石雕点缀其间,更有温情脉脉的宣传栏低声呢喃。这里的石头外形精美,仿佛会说话,而且其背后还有一段绵长动人的故事,只是我无暇去挖掘而已,它让我想起了 《石头记》(古典小说《红楼梦》的别称),让我产生无端的遐想,耳畔似乎悠悠传来“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令我如醉如痴;这里的名人石雕会说话,它以一个慈祥长者的口吻对每一个经过此地的学子们说:“孩子,好好努力,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写有名言的宣传栏也会说话,它似乎在谆谆告诫每一个路过此地的学子们“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你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你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
在金盆岭校区,石头、石雕可谓随处可见,俯拾皆是,它不仅体现了业已毕业的校友们对母校的一片赤诚之心,也寄托了校友们对正在母校求学的学生们的期冀。在一个偌大的校园里,石头、石雕、宣传栏虽然不是很起眼,有的坐落于经常被人忽视的草坪上,有的坐落于目力难以企及的偏僻一隅,有的坐落于无人问津的犄角旮旯里,但是,但是,它们却用自己无声的语言低吟浅唱着,熏陶着在这里求学的每一位学生,深情勉励他们崇尚科学,亦向他们灌输中国自古以来备受推崇的尊师重教传统文化。
结束语:交相辉映大长理
今年的8月25日,我曾前往宁波市奉化市溪口镇的蒋氏故居参观了一下,在蒋氏宗祠里看见了蒋介石七代世系表。既然这个小标题言及大长理,由彼及此,请允许我用文字梳理一下长沙理工大学的“宗谱”,不妨了解一下长理的历史渊源。
1958年, 湖南省轻工业学校正式创办;1970年8月,被改成湖南省纺织机械厂;1972年12月,又恢复成湖南省轻工业学校;1985年4月,升格为湖南省轻工业专科学校;2002年5月,湖南省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并入长沙电力学院,这就是原湖南省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的历史沿革。
1956年3月15日, 湖南省水利学校正式创办;2001年7月,湖南省水利水电学校并入长沙电力学院, 这就是原湖南省水利水电学校的历史沿革。
1956年, 长沙水利发电学校正式创办;1983年,被易名为长沙水利电力师范学院;1994年,被正式易名为长沙电力学院,这就是原长沙电力学院的历史沿革。
1956年1月, 长沙航务工程学校正式创办。后来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缘故,学校一度停办,直至1971年恢复正常,但学校被易名为湖南省交通学校;1978年,又被正式易名为长沙交通学院,这就是原长沙交通学院的历史沿革。
2003年4月,经教育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原国家交通部所属的长沙交通学院和原国家电力公司所属的长沙电力学院合并组建成长沙理工大学;2005年7月1日,正式启动云塘校区建设项目;2006年9月,第一期工程完工,标志着云塘校区真正投入使用,自此,正式开启大长理时代。
关于长理稍显复杂的过往历史,这让我想起了《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回中的一段话:“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是啊,遥想东周末期七个强大的诸侯国: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但自公元前230年,秦国便吞并了韩国,继而吞并赵国、燕国、魏国、楚国,一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消灭齐国,正式结束诸侯争霸时代。从此,中国历史正式进入封建社会,秦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上至国家、政治、社会、朝代、民族等形而上的东西,在时代浪潮中,谁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在历史漩涡中,谁又能驾驭一叶扁舟?命运是什么?趋势又是什么?它们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从不遵从某个人的一厢情愿,它好比一股看不见的暗流,将按照事物发展的动向,可能随时会喷涌而出,吞噬你,淹没你,进而将你卷入一个未知的方向。
2016-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