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春门是长沙北边城门之一,位于今北正街(现已拆除,扩建为黄兴北路)与湘春路交界处,正对着的就是北正街。湘春门作为长沙”老九门”中,北城最重要的一扇城门,传奇故事数不胜数。
今天,我们就从交界于湘春门的北正街、湘春路与湘春门外的古吊桥切入,去探寻那些你不知道的湘春门的故事。
湘春门外古吊桥
关羽战黄忠
“黄忠命士卒放下吊桥,拍马直取关云长,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关云长回马便走,想用拖刀计斩黄忠于马下,可黄忠突然马失前蹄,跌倒地上。云长说:’我不斩马下之人,你去换马再战吧。’第二天黄忠又来战。战不二十合,回马奔上吊桥,一箭射向关云长,正中头盔。这是黄忠报关云长昨日之义。”
这是著名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段关云长于湘春门外古吊桥大战老将黄忠的精彩描写。古时候长沙城北湘春门外的护城河上有一座石桥,始建于汉献帝建安13年(公元203年)。诸葛亮派关云长取长沙时,曾和守将黄忠作战于此。桥侧原有一座关帝庙,为后人纪念关云长所建。
辛亥革命的义军也是从北门城外经古吊桥攻进湘春门,取得了革命胜利。这时的清朝八旗军已彻底腐朽,不堪一击。古吊桥又记载了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
古吊桥又名湘春桥,至1931年仍然存在。老人们还记得,桥上有一石瓮门,上刻有”汉古吊桥”四字。长沙大火后,桥、石俱毁,从此只留下”吊桥”这个地名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之中。
北正街消逝的第6年
走在黄兴北路上是否会感伤?
北正街,是古时湘春门正对着的街道。古长沙城内南北向的大街有两条,一为南门正街,一为北门正街。南门正街早在民国时期已修成了黄兴南路,即现在的黄兴路步行街。北正街南起中山路北至湘春路,一直保留到现在。
北正街作为老长沙北城的一条主轴,串联了长沙旧巷的庞大系统。进入北正街,旁边有很多网状分支街巷,如高升门、千佛林、学宫街、通泰街、民主西街、红墙巷、潮宗街……近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一带发展很慢,远不如南门口、黄兴路等地繁华,属于比较典型的棚户区。
2012年3月20日,由于黄兴北路北拓工程和地铁1号线施工建设的需要,长沙市启动了首个大型棚改项目。至此,位于黄兴路北边的北正街走到了历史的尽头,取代它的将是一片现代化的新城区。这片老城区、这条老街中的头卡子、北正街煤店、吴恒泰酱园、国营工农兵粉店、周南中学老校门等,将随着北正街的拆除而消失。
北城的”官街”湘春路
多少名人志士诉风流
曾经的湘春门坐落于湘春路之上,而老长沙城城墙平行于湘春路,因而长沙城城墙最北就不过湘春路了。明清时期,湘春路即是长沙城北的繁华之地,鼎盛时代甚至有着”湘江花月阑珊路,春满乾坤福满门”的繁荣景象,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商业街。
而位于湘春路和北正街的交汇处的西园北里曾是长沙为数不多的”公馆群”聚集地之一,更是长沙名人雅士云集之地,湘军总司令赵恒惕、刘少奇的老师黎倜康、韩国国父金九、李立、周南和明德的校长等商界精英、社会名流都曾居住在这里。
如今,湘春路的老街历史藏在青石板中,铺在幽静的小巷内,而繁荣,凝聚在一栋栋摩天大厦里,豪迈地讲述当代的故事。
至1924年,长沙古城墙全部拆除完毕,湘春门也随之而去。留下的是记录着老城门历史故事的那条湘春路,以及周边以”湘春”命名的地名、建筑,在这些仅存的痕迹中,我们追寻历史,不忘过去,沿着崭新的黄兴路自信地、阳光地奔向未来的新长沙。
2017-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