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体回忆50到80年代,我们在长沙长大成年
回想20世纪的50至80年代的长沙,那时城市的面貌,生活的条件,和今天比已经改变太多。但那个时候的长沙和老长沙生活仍旧存在于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的记忆中。 孩子眼里的长沙生活充满新奇 ∨ 1、@果果 1951年,我1岁。生下来就没吃过母乳,也没有牛奶吃,吃的是米粉加红糖煮成的粥,所以骨廋如柴,身上长七个大脓包,此时父母失业,家里穷没有钱医治,己经奄奄一息了。当时的派出所了解情况后,为我治病开了一张免…- 134
- 0
-
北郊旧事:七中曾是所好学校
兵别、内弟、辉弟三个都进了七中读中学,好巧,竟然跟上次在浏阳河边整了他们的那细伢子成了同学。 其实说巧也不巧,每年都只有一两个幸运的北郊子弟因为成绩好进了城里的重点中学。北郊的绝大多数学生上中学,除了七中、十八中外没有其他的选择。 大家成绩都差不多,绝无可能上大学,最终多是顶替父母或招工进厂工作,所以上不上高中没啥区别。但进厂必须要满十六岁,那年月还是小学五年、初中三年、高中两年的学制,大多数细伢…- 121
- 0
-
长沙最早小区的荣光、沉沦与新生
建湘新村住房楼梯间,狭小,木质扶梯,漏窗,曾是那个年代的标配。组图/倪润仙 建湘新村水塔,是建湘新村的标志性建筑,建于上个世纪60年代。 建湘新村,树木郁郁葱葱。 建湘新村预制构件漏窗图案。 建湘新村居民,87岁的魏启华在此居住了50多年,他说搬走会不习惯。 砂子塘小区50栋,没有经过改造,保持了最初的模样。 砂子塘小区,小长廊串起三户人家,一个公共厕所。 东瓜山铜铝材厂曾经的宿舍,建于上世纪60…- 171
- 0
-
长沙城北往事:从开福寺、潘家坪到伍家岭
老长沙人印象里城北过了伍家岭就等于出了城。伍家岭其实不是一条街也不是一个巷,而是以波隆立交桥为中心一个广泛的区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长沙商业“五虎闹长沙”年代就形成了以北斗星、泰阳商城为代表的伍家岭商圈。 伍家岭原是长沙北郊的荒山野岭,相传明洪武年间,靳、毛、李、廖、杨五姓在此定居,故名伍家岭。古时从小吴门逶迤向北,沿松桂园、荷花池、留芳岭、麻园岭至伍家岭都是山,也是城北的墓葬所在地。伍家岭一片土…- 154
- 0
幸运之星正在降临...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恭喜!您今天获得了{{mission.data.mission.credit}}积分
我的优惠劵
-
¥优惠劵使用时效:无法使用使用时效:
之前
使用时效:永久有效优惠劵ID:×
没有优惠劵可用!